ISO13485中文叫“醫療器械質量管理體系” 由于醫療器械是救死扶傷、防病治病的特殊產品,僅按ISO9000標準的通用要求來規范是不夠的,為此ISO組織頒布了ISO13485:1996版標準 (YY/T0287 和YY/T0288),對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提出了專用要求,為醫療器械的質量達到安全有效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醫用無紡布制品CE認證
1.醫用無紡布介紹
無紡布(又稱不織布)是采用聚丙稀(pp材質,英文名為Non Woven)粒料為原料,經高溫熔融、噴絲、鋪綱、熱壓卷取連續一步法生產而成。因具有布的外觀和某些性能而稱其為布。但它們是由包括化學纖維和植物纖維等在以水或空氣作為懸浮介質的條件下在濕法或干法抄紙機上制成,雖為布而不經紡織故稱其為無紡布。
醫用無紡布產品是利用化學纖維包括聚酯、聚酰胺、聚四氟乙烯(PTFE)、聚丙烯、碳纖維和玻璃纖維制成的醫療衛生用紡織品。包括一次性口罩、防護服、手術衣、隔離衣、實驗服,護士帽、手術帽、醫生帽、手術包、產婦包、急救包、尿布、枕套、床單、被套、鞋套等一次性醫用耗材系列。與傳統的純棉機織醫用紡織品相比,醫用非織造織物具有對細菌、塵埃過濾性高、手術感染率低、消毒滅菌方便、易于與其它材料復合等特點。醫用非織造產品作為用即棄的一次性用品,不僅使用便利,安全衛生,還能有效地防止細菌感染和醫原****叉感染。
2. 醫用無紡布分類
醫用無紡布屬于醫療器械,按照醫療器械指令MDD93/42/EEC,醫用無紡布大多屬于I類醫療器械。
3.醫用無紡布CE認證參考標準
MDD 93/42/EEC:2007 Medical Device Product Safety Directive
EN ISO 10993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medical devices(醫療裝置的生物學評定)
EN 980:2008 Graphical symbols for use in the labelling of medical devices(醫療器械標簽用圖形符號)
EN ISO 14971-2009 Medical devices - Appl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to medical devices(醫療裝置.醫療裝置風險管理的應用)
EN 1041-2008 Information supplied by the manufacturer with medical devices(廠商提供的醫療設備信息)
4.認證模式和技術文件清單
附錄Ⅶ(技術文件+警戒系統+符合性聲明模式)
該模式主要針對自我宣告類產品(I類非無菌和無測量功能產品),在此模式下,制造商只需準備一套有助于評定產品符合MDD指令要求的技術文件,同時考慮到與該產品有關的性質和危險,制造商應建立一個系統程序(警戒系統)并保持更新,以便評價從器械生產后的階段獲得的經驗并采取適當的方法實施改正措施。制造商在得知下列事故后,有義務立即通知主管當局:
—由于器械故障或特性或性能降低,以及標簽或使用不當,而可能導致或已經導致患者或使用者死亡或其健康狀況嚴重受損;
—由于與器械特性或性能有關的任何技術或醫療的原因,導致制造商因上述的原因,系統收回該類器械。
最后制造商只需在符合性聲明中宣告產品符合既定的評定程序,該模式要求的技術文件清單如下:
a.制造廠家及產品簡介
b.基本要求檢查表
c.風險分析
d.產品的全面描述
e.測試報告,適當時,產品相關的臨床數據
f.適用的標準清單
g.產品標簽和包裝要求
h.產品說明書
i. EC符合性聲明
發展簡介
隨著歷史的發展,ISO組織在此基礎上又將此標準進行了修訂,升級為ISO13485:2003。目前大多數醫療設備生產廠家在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時,開始把ISO9001:2000版+ISO13485:2003版+CE認證作為一攬子解決方案來考慮。醫療器械行業一直將ISO 13485標準(我國等同轉換標準號為YY/T0287)作為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依據。這個標準是在ISO 9001: 1994標準的基礎上,增加了醫療器械行業的特殊要求制定的,也就是所謂1+1的標準。因此,滿足ISO 13485標準也就符合ISO 9001: 1994標準的要求。ISO 9001:2000標準頒布以后,ISO/TC 210又頒布了新的ISO 13485: 2003標準(我國等同轉換的YY/T 0287-200X標準正在報批)。日前,BS EN ISO 13485:2012(《醫療器械質量管理體系用于法規的要求》 )已更新,但此次更新沒有改變標準的主體內容(僅前言和附件部分修改)且僅限歐洲范圍(EN標準),后續更新進程還請關注英國標準協會(BSI)。
新特點
標準名稱
ISO 13485:2003標準(以下簡稱新標準)有許多特點,現簡介如下。
一、新標準是獨立的標準,
不再是ISO9001標準在醫療器械行業中的實施指南,兩者不能兼容。
新標準的名稱是《醫療器械質量管理體系 用于法規的要求》。新標準1.1總則"指出:"本標準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實施經協調的質量管理體系的法規要求。因此,本標準包含了一些醫療器械的專用要求,刪減了ISO 9001中不適于作為法規要求的某些要求。由于這些刪減,質量管理體系符合本標準的組織不能聲稱符合ISO 9001標準,除非其質量管理體系還符合ISO 9001中所有的要求。"
二、新標準的作用。
新標準0.1"總則"指出:"本標準規定了質量管理體系要求,組織可依此要求進行醫療器械的設計和開發、生產、安裝和服務,以及相關服務的設計、開發和提供。本標準也可用于內部和外部(包括認證機構)評定組織滿足顧客和法規要求的能力。值得強調的是,本標準所規定的質量管理體系要求是對產品技術要求的補充。"
三、在0.2"過程方法"中,
新標準只作了簡要說明,也沒有過程模式圖。
新標準這樣做的原因是,在ISO 9001標準的0.2條款中,有許多指南被認為包含在ISO/TR 14969的技術報告中。該技術報告正在制定中,旨在為ISO 13485的應用提供指南。
四、新標準對刪減的規定。
在新標準的1.2"應用"中,對刪減作出了比較詳細的規定:
"本標準的所有要求是針對提供醫療器械的組織,不論組織的類型或規模。"
"如果法規要求允許對設計和開發控制進行刪減,則可以在質量管理體系中進行合理的刪減。這些法規能夠提供另一種安排,這些安排要在質量管理體系中加以說明。組織有責任確保在符合
本標準的聲明中反映出對設計和開發控制的刪減。"
"本標準第7章中的任何要求,如果因質量管理體系所涉及的醫療器械的特點而不適用時,組織不需要在質量管理體系中包含這樣的要求。對于本標準中所要求的適用于醫療器械的過程,但未在組織內實施,則組織應對這些過程負責并在其質量管理體系中加以說明。"后者指的就是外包過程。
五、保持有效性
新標準將ISO 9001標準中的"持續改進"改為"保持其有效性"。
當前,法規的目標是質量管理系的有效性,以持續生產安全有效的產品。因此,新標準 4.1"總要求"要求"組織應按本標準的要求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形成文件,加以實施和保持,并保持其有效性",而不是"持續改進其有效性"。"5.1"管理承諾"要求組織的"最高管理者應通過以下活動,對其建立、實施質量管理體系并保持其有效性的承諾提供證據",而不是為"持續改進其有效性的承諾提供證據"。
六、強調法規要求,而不過分強調顧客要求。
如,新標準5.2"以顧客為關注焦點"要求,"最高管理者應確保顧客的要求得到確定并予以滿足",而不是"最高管理者應以增強顧客滿意為目的,確保顧客的要求得到確定并予以滿足"。
又如,新標準8.2.1的標題為"反饋",而不是"顧客滿意"。這是因為顧客滿意不適合作為醫療器械行業的法規目標。
這種修改與新標準促進全世界管理體系法規的協調目標是一致的。
七、新標準要求形成文件的程序、作業指導書
根據醫療器械行業的特點,新標準要求形成文件的程序、作業指導書或要求。
1.文件控制程序(4.2.3)。
2.記錄控制程序(4.2.4)。
3.培訓(6.2.2)。
注:國家或地區法規可能要求組織建立用于識別培訓需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
4.基礎設施維護(當維護活動或缺少這種維護活動可能影響產品的質量時,組織應建立形成文件的維護活動要求,包括它們的頻次)。
5.工作環境(6.4)。
、佼斎藛T與產品或工作環境的接觸會對產品質量有不利影響時,組織應建立對人員健康、清潔和服裝的形成文件的要求;
、谌绻ぷ鳝h境條件能對產品質量產生不利影響,組織應建立形成文件的工作環境條件要求和程序或作業指導書,以監視和控制這些工作環境條件;
、圻m當時,為了防止對其它產品、工作環境或人員的污染,組織應建立對受污染或易于污染的產品進行控制的形成文件的特殊安排。
6.風險管理(7.1)。
組織應在產品實現全過程中,建立風險管理的形成文件的要求。應保持風險管理引起的記錄。
7.產品要求(7.2.2)。
產品要求得到規定并形成文件。
8.設計和開發程序(7.3.1)。
設計開發策劃的輸出應形成文件。
9.采購程序(7.4.1)。
10.生產和服務提供的控制。
、俦匾獣r,獲得形成文件的程序、形成文件的要求、作業指導書以及引用資料和引用的測量程序(7.5.1.1b)。
、诋a品的清潔和污染控制的形成文件的要求(7.5.1.2.1)。
、坩t療器械安裝和安裝驗證接收準則的形成文件的要求(7.5.1.2.2)。
、芊⻊仗峁┗顒蛹捌潋炞C形成文件的程序、作業指導書、參考材料和測量程序 (7.5.1.2.3)。
11.計算機軟件確認程序及滅菌過程確認程序(7.5.2.1)。
12.產品標識程序(7.5.3.1)。
13.可追溯性程序(7.5.3.2.1)。
14.產品防護程序或作業指導書(7.5.5)。
15.監視和測量裝置控制程序(7.6)。
16.反饋系統程序,提供質量問題的早期報警,且能輸入糾正和預防措施過程(8.2.1)
17.內部審核程序(8.2.2)。
18.產品監視和測量程序(8.2.4.1)。
19.不合格品控制程序(8.3)。
20.數據分析程序(8.4)。
21.忠告性通知發布和實施程序(8.5.1)。
不良事件告知行政主管部門的程序(法規要求時)。
22.糾正措施程序(8.5.2)。
23.預防措施程序(8.5.3)。
八、新標準作了許多專業性規定
根據醫療器械的行業特點,新標準作了許多專業性規定。
1.4.2.4記錄控制規定:"組織保存記錄的期限應至少相當于組織所規定的醫療器械的壽命期,但從組織放行產品的日期起不少于2年,或按相關法規要求規定。"
2.5.5.2管理者代表的職責和權限c)要求,"確保在整個組織內提高滿足法規要求和顧客要求的意識。"
3.5.6.2管理評審輸入增加了"h)新的或修訂的法規要求。"
4.6.4工作環境中增加了對產品清潔、防止污染、人員健康等方面的要求。
5.7.1產品實現的策劃中增加了風險管理的內容。
6.7.2.3顧客溝通中增加了"d)忠告性通知。"
7.7.3.1設計和開發策劃b)指出,"適合于每個設計和開發階段的評審、驗證、確認和設計轉換活動(注:設計和開發過程中設計轉換活動可確保設計和開發輸出在成為最終產品規范前得以驗證,以確保其適于制造)。"
8.7.3.2設計和開發輸入a)改為,"根據預期用途,規定的功能、性能和安全要求",并增加了"e)風險管理的輸出。"
9.7.3.3設計和開發輸出增加了"應保持設計和開發輸出的記錄(注:設計和開發輸出的記錄可包括規范、制造程序、工程圖紙、工程或研究歷程記錄)"。
10.7.3.4設計和開發評審的參加者增加了"其他專家人員。"
11.7.3.5設計和開發的確認規定,"作為設計和開發確認活動的一部分,如國家或地區的法規要求,組織應實施醫療器械臨床評價和/或性能評價。"
12.7.4.2采購信息規定"按照7.5.3.2規定的可追溯性要求的范圍和程度, 組織應保持相關的采購信息,如文件和記錄。"
13.7.5.1.1生產和服務提供的控制"總要求",增加了"g)規定的標簽和包裝操作的實施",并規定"組織應建立并保持每一批醫療器械的記錄,以提供7.5.3規定的可追溯性的范圍和程度的記錄,并標明生產數量和批準銷售的數量。每批的記錄應加以驗證和批準。"
14.新標準增加了"產品的清潔和污染的控制(7.5.1.2.1)","安裝活動(7.5.1.2.2)","服務活動 (7.5.1.2.3)","無菌醫療器械的專用要求(7.5.1.3)"條款。
15.7.5.2生產和服務提供過程的確認增加了關于"確認對產品滿足規定要求的能力有影響的生產和服務提供的計算機軟件的應用",以及對"滅菌過程"進行確認的內容。
16.7.5.3條款規定了"組織應建立形成文件的程序,以確保返回組織的醫療器械均能被識別,且能與合格的產品區分開來"的要求,并對有源植人性醫療器械和植人性醫療器械規定了可追溯性的專用要求(7.5.3.2.2),對狀態標識作了規定(7.5.3.3)。
17.7.5.4顧客財產的"注"增加了"保密的健康信息"。
18.8.2.1條款的標題改為"反饋",增加了提供質量問題早期報警和評審生產后階段的經驗等內容,而不是ISO 9001標準8.2.1的顧客滿意。因為顧客滿意和顧客感知在法規中作為要求來實施都顯得太主觀。
19.8.2.4產品的監視和測量規定,"只有在策劃的安排(見7.1)已圓滿完成時,才能放行產品和交付服務",而沒有了"除非得到有關授權人員的批準,適用時得到顧客的批準 (ISO 9001標準8.2.4條款)"這種可以例外的任何前提。
對有源植人性醫療器械和植人性醫療器械還提出了專用要求,即"組織應記錄檢驗和試驗人員的身份"。
20.8.3不合格品控制規定:"組織應確保不合格品僅在滿足法規要求的情況下才能實施讓步接收,且應保持批準讓步接收的人員身份的記錄。"
21.8.5改進的8.5.1"總則"規定了"建立并實施忠告性通知發布和實施的程序",以及處理顧客報怨的做法。還作出了"如果國家或地區法規要求通告符合規定報告準則的不良事件,組織應建立告知行政主管部門的形成文件的程序"的規定。
ISO13485申請認證的條件
關于醫療器械質量認證注冊條件和申請材料要求的修訂和調整
2004年8月9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了第16號局令《醫療器械注冊管理辦法》,并于公布之日起施行。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于2000年4月5日發布的《醫療器械注冊管理辦法》同時廢止。為在醫療器械質量認證過程中貫徹實施醫療器械法規,確保CMD認證符合醫療器械法規要求,根據新發布的《醫療器械注冊管理辦法》修訂和調整的內容及要求,CMD也將修訂和調整醫療器械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注冊條件及其申請材料要求和醫療器械產品認證注冊條件及其申請材料要求,現公告如下:
申請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注冊條件:
1 申請組織應持有法人營業執照或證明其法律地位的文件。
2 已取得生產許可證或其它資質證明(國家或部門法規有要求時);
3 申請認證的質量管理體系覆蓋的產品應符合有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注冊產品標準(企業標準),產品定型且成批生產。
4 申請組織應建立符合擬申請認證標準的管理體系、對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企業還應符合YY/T 0287標準的要求,生產三類醫療器械的企業,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時間不少于6個月, 生產和經營其它產品的企業,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時間不少于3個月。并至少進行過一次全面內部審核及一次管理評審。
5 在提出認證申請前的一年內,申請組織的產品無重大顧客投訴及質量事故。
ISO13485認證流程
ISO13485認證分為初次認證、年度監督檢查和復評認證等,具體如下:
一、初次認證
1、企業將填寫好的《ISO13485認證分申請表》連同認證要求中有關材料報給我們中環聯合 (北京)認證中心。我們中心收到申請認證材料后,會對文件進行初審,符合要求后發放《受理通知書》(這意味著如果材料提交不全,就取得不了受理的資格,更談不上簽合同繳費了。這一點請申請認證的企業和十環認證咨詢輔導機構的工作人員給以足夠重視,以免因此影響進度),申請認證的企業根據《受理通知書》來與我中心簽訂合同。
2、我們認證中心收到企業的全額認證費后,向企業發出組成現場檢查組的通知,并在現場檢查一周前將檢查組組成和檢查計劃正式報企業確認。
3、現場檢查按環境標志產品保障措施指南的要求和相對應的環境標志產品認證技術要求進行,對需要進行檢驗的產品,由檢查組負責對申請認證的產品進行抽樣并封樣,送指定的檢驗機構檢驗。
4、檢查組根據企業申請材料、現場檢查情況、產品環境行為檢驗報告撰寫環境標志產品綜合評價報告,提交技術委員會審查。
5、認證中心收到技術委員會審查意見后,匯總審查意見,報認證中心總經理批準。
6、認證中心向認證合格企業頒發環境標志認證證書,組織公告和宣傳。
7、獲證企業如需標識,可向認證中心訂購;如有特殊印制要求,應向認證中心提出申請并備案。
8、年度監督審核每年一次。
二、年度監督檢查
1、認證中心根據企業認證證書發放時間,制訂年檢計劃,提前向企業下發年檢通知。企業按合同要求繳納年度監督管理費,認證中心組成檢查組,到企業進行現場檢查工作。
2、現場檢查時,對需要進行檢驗的產品,由檢查組負責對申請認證的產品進行抽樣并封樣,送指定的檢驗機構檢驗。
3、檢查組根據企業材料、檢查報告、產品檢驗報告撰寫綜合評價報告,報認證中心總經理批準。
4、年度監督檢查每年一次。
三、復評認證
3年到期的企業,應重新填寫《ISO13485認證分申請表》,連同有關材料報認證中心。其余認證程序同初次認證。
總結
總之,新的ISO 13485標準是一個獨立的標準,其章節、結構及某些章節的內容雖然與ISO 9001:2000標準相同,但由于結合了醫療器械行業的特點,突出了法律法規要求,淡化了顧客滿意,刪減了ISO 9001:2000標準的一些重要要求,因此滿足ISO 13485標準的要求并不等于同時滿足了ISO 9001: 2000標準的要求。從事醫療器械企業審核的審核員必須認真學習新標準,只要等同轉換的國家標準YY/T 0287正式頒布,就必須按新的國家標準進行審核,而不能按ISO 9001:2000標準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