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HSAS18000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是由英國標準協會(BSI)、挪威船級社(DNV) 等13個組織于1999年聯合推出的國際性標準,它是組織(企業)建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基礎,也是企業進行內審和認證機構實施認證審核的主要依據。它是繼實施ISO9000、ISO14000國際標準之后的又一個熱點。
簡介
OHSAS18000系列
OHSAS18000系列標準及由此產生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制度是近幾年
SGS公司出具的OHSAS18001證書
又一個風靡全球的管理體系標準的認證制度。 OHSAS18000系列標準是由英國標準協會(BSI)、挪威船級社(DNV)等13個組織于1999年聯合推出的國際性標準,在目前ISO尚未制定情況下,它起到了準國際標準的作用。其中的0HSAS18001標準是認證性標準,它是組織(企業)建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基礎,也是企業進行內審和認證機構實施認證審核的主要依據。我國已于2000年11月12日轉化為國標:GB/T28001-2001 idt OHSAS18001:1999《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規范》同年12月20日國家經貿委也推出了《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審核規范》并在我國開展起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制度。國標《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要求》已于2011年12月30日更新至GB/T:280012011版本,等同采用 OHSAS18001:2007新版標準(英文版)翻譯,并于2012年2月1日實施。
應用
眾所周知,在人們的工作活動或工作環境中,總是存在這樣那樣潛在的危險源,可能會損壞財物、危害環境、影響人體健康,甚至造成傷害事故。這些危險源有化學的、物理的、生物的、人體工效和其他種類的。人們將某一或某些危險引發事故的可能性和其可能造成的后果稱之為風險。風險可用發生機率、危害范圍、損失大小等指標來評定,F代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的對象就是職業安全衛生風險。
OHSAS18000認證流程
第一步、企業需求分析(明確企業需求 企業需求分析 潛在需求分析)
第二步、咨詢過程策劃(全期工作計劃 咨詢階段計劃 定期工作成果回顧)
第三步、環境/安全管理體系診斷(編制診斷計劃 現場診斷 編制診斷報告 提出改進建議)
第四步、體系分析/初始環境評審(初始環境/危險源評審計劃 環境因素/危險源識別及評價 相關法律法規收集及評價 基礎數據收集整理 初始環境評審報告 管理體系整合分析)
第五步、培訓提供(基礎知識培訓 法律法規知識培訓 管理體系文件培訓 內部審核員培訓 環境/安全保護相關能力培訓 認證準備培訓 環境/安全管理專項培訓)
第六步、環境/安全管理體系設計(環境/安全管理業務活動劃分 業務活動分析 體系整合設計 完整的文件化環境體系的設計 識別資源要求)
第七步、文件編寫指導(文件編寫指導 符合性審查 目標與指標的審查 管理方案的審查 確定文件終稿 文件審批發布)
第八步、(體系運行指導 目標與指標達成度審查 法律法規符合性審查 兩次內部審核 管理評審 提出改進意見并檢查改進效果)
第九步、咨詢/實施效果的評價及改進(企業的書面評價 企業損失成本對比 咨詢/實施方法的調整及改進)
第十步、第三方認證前準備(指導選擇認證機構 提出認證申請 模擬現場審核 提出糾正措施并落實 接受正式的認證審核)
OHSAS18001認證規劃
第十一步、審核通過拿證
事故造成的損失
方面
風險引發事故造成的損失是各種各樣的,一般分為以下幾方面:
OHSAS18001標志
[1]
(1)職工本人及其他人的生命傷害;
(2)職工本人及其他人的健康傷害(包括心理傷害);
(3)資料、設備設施的損壞、損失(包括一定時期內或長時間無法正常工作的損失);
(4)處理事故的費用(包括停工停產、事故調查及其他間接費用);
(5)組織、職工經濟負擔的增加;
(6)職工本人及其他人的家庭、朋友、社會的精神、心理、經濟傷害和損失;
(7)政府、行業、社會輿論的批評和指責;
(8)法律追究和新聞曝光引起的組織形象傷害;
(9)投資方或金融部門的信心喪失;
(10)組織信譽的傷害、損失,商業機會的損失;
(11)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下降;
(12)職工本人和其他人的埋怨、牢騷、批評等。 職業安全衛生事故損失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損失的耗費遠遠超過醫療護理和疾病賠償的費用,也就是說間接損失一般遠遠大于直接損失。
風險引發事故造成損失的因素有兩類:
個人因素
其中個人因素包括:體能/生理結構能力不足,例如身高、體重、伸展不足,對物質敏感或有過敏癥等;思維/心理能力不足,例如理解能力不足,判斷不良,方向感不良等;生理壓力,例如感官過度負荷而疲勞,接觸極端的溫度,氧氣不足等;思維或心理壓力,例如感情過度負荷,要求極端集中力/注意力等;缺乏知識,例如訓練不足,誤解指示等;缺乏技能,例如實習不足;不正確的驅動力,例如不適當的同事競爭等。
工作和系統因素
工作/系統因素包括:指導/監督不足,例如委派責任不清楚或沖突,權利下放不足,政策、程序、作業方式或指引給予不足等;工程設計不足,例如人的因素 /人類工效學考慮不足,運行準備不足等;采購不足,例如貯存材料或運輸材料不正確,危險性項目識別不足等;維修不足,例如不足的潤滑油和檢修,不足的檢驗器材等;工具和設備不足,例如工作標準不足,設備非正常損耗,濫用或誤用。由此可見,對損失的控制不僅僅限于個人安全控制的范圍。戴明博士和其他的管理學家發現,一家公司里的問題,大約15%是可以由職員控制的,約85%或以上是由管理層控制的。損失并不是商業運作上"不可避免"的成本,而是可以通過管理來預防和消除的。
發展
50年代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的發展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50年代: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的主要內容是控制有關人身受傷的意外,防止意外事故的再發生,不考慮其他問題,是一種消極的控制.70年代:進行一定程度的損失控制,考慮了部分與人、設備、材料、環境有關的問題,但仍是被動反應, 消極控制。90年代: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已發展到控制風險階段,對個人因素和工作/系統因素造成的風險,可進行較全面的積極的控制,是一種主動反應的管理模式。 21世紀:英國安全衛生執行委員會的研究報告顯示,工廠傷害、職業病和可被防止的非傷害性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損失,約占英國組織獲利的5%-10%。各國對職業安全衛生方面的法令規定日趨嚴格,日益強調對人員安全的保護,有關的配合措施相繼展開,各相關方對工作場所及工作條件的要求提高了,F代管理呼吁以人為本。對組織而言,職業安全衛生是應盡的社會道義和法律責任。各類組織組織日益關心如何控制其作業活動、產品或服務對其員工所造成的各種危害風險,并考慮將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全面納入組織日常的管理活動中。因此21世紀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是控制一切風險,將損失控制與全面管理方案配合,實現體系化的管理。這一管理體系不僅需要考慮人、設備、材料、環境,還要考慮人力資源、產品質量、工程和設計、采購貨物、承包制、法律責任、制造方案等。我們可以從英國幾家大公司的有關論述中,看到21世紀組織界對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的重視程度: 英國石油公司:預防便宜于治療,仁心與商理并不必然沖突,工作安全就是好的業務,利潤和安全并不互相排斥。英國貝電斯集團:通過改進我們的健康與安全的系統,我們省下了75萬英鎊的保險金。英國 Conolo公司:安全無疑是我們所作的投資的最吃重的一項,問題不是它花費我們多少錢,而是替我們省下多少錢。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的產生英國標準化組織在全球率先制訂了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指南 (BS8800:1996),旨在保障員工和相關人員的安全和健康,并使組織完善內部管理、減少經營風險、避免損失。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體現了保護人權的國際潮流,因而該體系繼 ISO 9000質量管理體系和ISO 14000環境管理體系后,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一個新熱點。許多組織將該指南作為綱要來建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例如旁氏、 ABB、杭州松下等。
途徑
但是, BS8800僅提供了建立體系的兩條途徑,是一個指導性綱要或推薦性作法,不能作為體系認證的依據;而目前尚無世界通用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認證標準。在此情況下,為滿足組織的認證需求,世界少數知名評審機構在 BS8800的基礎上制訂本機構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認證標準。
利益具體表現
建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對組織的意義雖然目前世界范圍內只有幾十家組織獲得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認證,但建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并尋求認證必將成為國際新潮流,其給組織帶來的利益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l)通過第三方評審,取得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認證證書,并對外公告與有關標準的符合性,從而提高公司的組織形象;
(2)體現管理者對員工的關心,建立"以人為本"的組織文化,增強公司凝聚力;
(3)最大程度地減少或消除組織經營的職業安全衛生風險,避免相關問題所造成的直接/間接損失,達到企業永續經營的目的;
(4)通過體系化和全員參與,完善內部管理;
(5)承諾符合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主動守法,善盡組織的國際/社會責任;
(6)順應國際貿易的新潮流。
從全球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的發展趨勢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認證又將成為一種非關稅貿易壁壘。及早建立體系并通過認證,可幫助組織搶占國際貿易先機。
2000年1月9日,國家出入境檢驗疫局發布《關于開展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認證工作的通知》"國檢認[2000]7號",要求各直屬檢驗檢疫局、各認證機構為促進我國外向型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開展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認證工作。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產生的背景
英國Health and safety Executive的研究報告顯示,工廠傷害、職業病和可被防止的非傷害性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損失,約占英國企業獲利的5-10%。
各國對職業安全衛生方面的法令規定日趨嚴格,日益強調人員安全的保護,有關的配合措施相繼展開,各相關方對工作場所及工作條件的要求提升。
對企業而言,職業安全衛生是應盡的社會道義和法律責任。各類企業組織日益關心如何控制其作業活動、產品或服務對其員工所造成的各種危害風險,并考慮將對職工安全衛生的管理納入企業日常的管理活動中。
基于以上因素,英國標準化組織在全球率先制定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指南(BS8800:1996),許多企業將該指南作為綱要來建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
1999國際上13家知名認證組織聯合制定發布了《OHSAS1800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規范》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模式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控制范圍
常規和非常規活動
所有接近工作場所的人員(包括分承包方和參觀者)的活動
工作場所的設施,無論是組織提供還是他人提供的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一般涉及管理內容包括:
消防管理
生產設備管理
勞防用品管理
機動車管理
辦公條件管理
保健管理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的工作要點
通過自我評估了解職業安全衛生損失與風險。
針對重要職業安全衛生損失與風險制定管理規定與改進計劃。
執行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規定與計劃。
定期檢查評估職業安全衛生規定與計劃。
持續改進職業安全衛生表現,承諾符合法令規章及其它相關要求。
想到的要說到,說到的要做到,做到的要有證據。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導入與推廣步驟
建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對企業的益處
提升公司的企業形象。
增強公司的凝聚力。
減少企業經營的職業安全衛生風險,達到企業永續經營。
完善內部管理。
避免職業安全衛生問題所造成的直接/間接損失。
善盡企業的國際/社會責任。
因應國際貿易的新潮流。
二十一世紀的管理趨勢
質量管理體系:ISO9001:2008
環境管理體系:ISO14001:2004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OHSAS18001:2007
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和職業安全管理體系既有個性又有共性,二十一世紀的管理趨勢是將這三個管理體系同時運用在企業的日常管理中,使顧客滿意、社會滿意、員工滿意。
意義
必要性和急迫性
1.積極推行職業健康與安全管理體系(OHSAS18001)認證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1)我國安全生產形勢嚴峻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安全生產形勢日趨嚴峻,各類傷亡事故的總量較大,一直居高不下,特大、重大事故頻繁發生,職業病患者也逐步增多。
。2)我國加快了職業安全健康立法步伐,對企業安全生產的要求越來越嚴
近年來我國出臺了大量安全生產法規,特別是在2001和2002年相繼頒布了“安全生產法”和“職業病防治法”對安全生產提出了強制性的法規要求和標準。
。3)“以人為本,關注員工健康和安全”日益成為現代企業的重要標志和良好形象。
綜上所述,組織(企業)只有通過建立系統化、規范化的管理體系,根據有關法規要求,對危險源進行源頭識別和全過程控制,才能做到持續改進,持續守法。
機構和主要內容
2.OHSAS18001標準的機構和主要內容
OHSAS18001標準由:1 范圍,2 規范性引用文件,3 術語和定義,4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要素等4系構成。
標準規定了17個名詞術語定義,其中“危險源”、“風險”、“事故”是具有18001特色的四個術語。
第4章是標準的主要內容,規定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要求。標準結構與ISO14001完全相同,亦由五個一級要素組成,下分17個二級要素,體現了PDCA循環和管理模式。
方法和步驟
3.建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方法和步驟
組織(企業)建立OHSAS,要依據OHSAS18001要求,結合組織(企業)實際,按照以下六個步驟建立:
。1)領導決策與準備:領導決策、提供資源、任命管代、宣貫培訓
。2)初始安全評審:識別并判定危險源、識別并獲取安全法規、分析現狀、找出薄弱環節
。3)體系策劃與設計:制定職業健康安全方針、目標、管理方案;確定體系結構、職責及文件框架
。4)編制體系文件:編制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手冊、有關程序文件及作業文件
。5)體系試運行:各部門、全體員工嚴格按體系要求規范自己的活動和操作
。6)內審和管理評審:體系運行2個多月后,進行內審和管評,自我完善育改進
條件
4.組織(企業)獲得OHSAS18001認證證書的條件
。1)按OHSAS18001標準要求建立文件化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2)體系運行3個月以上,覆蓋標準的全部17個要素
。3)遵守適用的安全法規,事故率低于同行業平均水平;
。4)需要取得相關部門的安評和衛評;
接受國家認可委授權的認證機構第三方審核并獲通過。